如今,中国已经进入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农业生产模式转变、走中国特色现代农业道路的关键时期。农业物联网技术是对农业信息化技术与机械化技术的深度结合,是实现精准农业的必要技术支持,通过物联网技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装备条件建设,对进一步夯实中国农业发展的产业基础,巩固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,实现生产的规模化、专业化、区域化,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农业物联网产业是指集感知设备制造、网络运营、农业信息服务、精准农业生产、咨询设计等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,具有专、精、特、新的创新型产业特征。作为国务院互联网+11项行动计划之一——互联网+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,农业物联网产业蕴含巨大的市场潜力。
农业物联网产业相关概念及定义
物联网与农业物联网
物联网是继计算机、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3次浪潮,通过传感器、射频识别技术、全球定位系统等,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、连接、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的声、光、热、电、力学、化学、生物、位置等各种信息,通过各种可能的网络接入,实现物与物、物与人的泛在连接,从而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、识别和管理。
随着智能农业、精准农业的发展,智能感知芯片、移动嵌入式系统等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逐步拓宽。农业物联网的核心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产品生产、加工、流通和消费等信息的获取,通过智能农业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与农作物栽培管理、畜禽饲养、施肥、植保及农民教育相结合,提升农业生产、管理、交易、物流等环节的智能化程度。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认为,农业物联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,狭义的农业物联网是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物与物联接的一项新技术;广义的农业物联网(或从管理角度看),是农业大系统中的人、机、物一体化的互联网络。
农业物联网产业定义
经济学中的产业是指进行同类经济活动组织的总和,这些组织在原材料投入、生产主要工艺过程或产品的基本用途方面具有某些相似之处。一般来讲,当某种生产的产出量不大,又分散在不同产业的组织中进行时就不构成统计意义上独立的产业;只有当此类生产的产出达到一定的规模,且又进行了专业化生产时,才能形成真正的产业。随着经济的发展,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,也早已进入专业化生产阶段。物联网产业是在电子信息产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,是电子信息产业的进一步细分和拓展。根据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(GB/T 4754—2017)》,目前的物联网产业是多个产业的交叉融合,既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范畴,又属于制造业范畴,如电子设备制造业、仪器仪表制造业等。
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实践,被产学研界公认的物联网产业关键环节是感知、传输、处理,技术体系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。感知层应用传感器、射频识别(RFID)、全球定位系统(GPS)、遥感(RS)等技术,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,包括各类物理量、身份标识、情境信息、音频、视频等数据,实现物的识别。传输层借助现有的广域网技术,例如SMDS(switched multimegabit data service)网络、3G/4G LTE(long term evolution)移动通信网、Internet等,与感知层的传感网技术相融合,把感知到的农业生产信息无障碍、快速、安全、可靠地传送到所需的各个地方,使物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远距离、大范围的通信。应用层是农业物联网体系结构的最高层,通过云计算、数据挖掘、知识本体、模式识别、预测、预警、决策等智能信息处理平台,根据用户需求搭建不同的操作平台,通过信息技术与行业的深度融合,实现信息的汇总、协同、共享、互通、预测、决策等功能。整个农业物联网产业链涉及传感器、芯片制造、设备制造、网络服务、网络运营、软件开发、内容服务、应用标准等。
到目前为止,农业物联网产业还没有一个统一权威的概念界定。从应用上讲,它属于物联网产业的一个分支,虽然物联网技术及其产品大多数适用于农业领域,但由于应用主体、应用对象和应用环境的不同,技术及产品的标准、规模和设计存在相当大的差异。为此,可将农业物联网产业定义为:农业物联网产业是指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,集感知设备研发制造、网络系统构建、精准农业生产、农业信息服务、农业农村信息化解决方案咨询设计等一、二、三产业融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,具有专、精、特、新的创新型产业特征。农业物联网产业涉及直接进行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、设备制造与应用服务,一般包括动植物感知及核心器件研发与制造、农业专用仪器仪表生产、网络通信服务、农业行业应用软件开发与集成、人工智能决策、现代农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服务以及其他与农业物联网有关的科研、教育、咨询、服务等活动。
文章来源于网络,若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